120件寧波形象LOGO初評優秀作品將接受市民投票
2013/01/29

日前,寧波美術館4樓學術報告廳,6位專家開始對寧波城市形象標識應徵作品進行評審。預計到本月底,將遴選出120件優秀作品。
這些優秀作品將於2月上旬開始在媒體上公示並接受公眾投票,3月中上旬選出最終10件作品。
寧波徵集城市形象標識活動去年8月啟動,截至去年12月30日,組委會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設計者的作品5718件。剔除部分不符合基本要求的作品後,最終有5356件作品參選

各界專家在寧波美術館進行寧波城市形象標識的初評。
寧波城市形象標識初評會在寧波美術館召開。600件彩色作品被打印在統一規格的紙張上,
在美術館的大廳地板上依次排開,總長度近200米。
初評會的目的,是通過專家組專家的品評,從這些作品中甄選出120件優秀作品於下月向社會公佈並接受市民投票。

5356件作品
選出600件進入初評

在作品整理歸類完畢後,首輪初評展開,首輪初評組織了包括中國美院平面設計系主任、研究生導師韓緒,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院長、寧波平面設計協會主席潘沁等6位專家及組委會其他專家組成的初審組對作品逐一進行篩選,他們的目標是從這5356多件作品中選出600件作品,為1月25日的初評會專家提供一份質量相對較高、具有一定水準、特點鮮明的評選作品資料。

韓緒昨天告訴記者,他當初收到這些作品後,仔細看了好幾天后形成了一個初步思路和標準:首先,作品要有寧波的地域特色,這個標識只能屬於寧波這座城市;其次,標識整體要有現代感,要面向城市的未來;第三,這個標識要明顯區別於現有的同類標識,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。韓緒最終提交了150件作品給組委會。

6名專家都各自選擇了150件左右的作品,加上中間重合的部分,大致就形成了600件的初評作品。

城市形象標識初評“百家爭鳴”

1月25日,來自市內外平面設計、美術、宣傳、文化傳媒等社會各界的十幾位專家學者齊聚寧波美術館,對寧波城市形象標識應徵作品進行初評,他們各抒己見,抒發對寧波城市形象標識評選的見解和建議。

張松才:徵集評選應把握“四個性”

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松才認為,寧波城市形象標識要具有感染力,要讓大家都喜歡。“有感染力、有衝擊力、有影響力,而且能持久,隨著時間的推進認同程度越來越高,這正是我們想要的。但這不是你想要就一定會有,很多東西也許是可遇不可求的,我們也注意到,有些城市推出這樣的活動最後沒有結果,我認為也是正常的。所以在這個活動中,要把握“四個性”:

一是把握過程性。過程從某一個階段來看更重要,過程現在應該來說這個階段已經過了,而且效果很明顯,有五千多件作品參與這個活動。本身就是對寧波形像有效的宣傳,本身就是對外宣傳的很好的策劃和運作,對寧波對外的宣傳有積極的影響。

二是要強調它的文化性。一件好的作品須有文化的內涵,真正有文化內涵的好作品大家都會認同。

三是要體現權威性。我們不但要請寧波的名家、專家來評,也要請大家和社會各界來參與我們的活動,來提高權威性。

四是要強調應用性。寧波城市形象標識最後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、工作中、活動中應用、推廣。所以下一步的選擇、確定和推廣都要重視和強化。”


鄒玉平:形象標識要有“寧波魂”
寧波形而上設計機構設計總監鄒玉平認為,在梳理寧波元素時,我們很難平衡到底哪個才是寧波真正的核心,這些物化的元素是否真能代表寧波,這很難講。
他認為,寧波城市形象標識應該是能代表寧波靈魂的一個形象,讓人看了以後是意料之外,但又很能接受的感覺。這個標識應該具有持久性,五年、十年以後來看,它仍是時尚的、開放的、現代的。

鄔向東:傳統與時尚相結合
市內特約專家鄔向東認為,寧波城市形象標識要從兩方面考慮。第一,既要有傳統元素,又要有現代元素,還可以不斷地為將來的設計演化出不同的形態。第二,在各種年齡層中找一個平衡點,既有城市的歷史積累,又顯年輕時尚。

葉長春:形象標識要有吸引力
“如何找出能代表寧波的元素是一個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,不是任何元素拿來都叫得響,”在評選會上,葉長春設計公司創作總監葉長春總結道。比如,寧波元素之一東錢湖,但在寧波市外有西湖和太湖,他們顯然比東錢湖有名氣;就算靈橋,在外地有武漢長江大橋、上海外白渡橋等世界著名的大橋,特性也不明顯;再比如,天封塔,那麼大雁塔、雷峰塔的名聲早已蓋過天封塔了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找一個有名氣,且能代表寧波的元素,才能讓寧波產生強大的吸引力。